為了探索更多性能優異的光學晶體材料,人們提出了一系列設計策略,主要包括修飾陽離子和調控陰離子基團。如Cs3[(BOP)2(B3O7)3]將π共軛的[B3O7]基團與非π共軛的[PO4]單元結合在一起,不僅實現了較短的紫外截止邊(165 nm),而且實現了較大的雙折射率(0.075@532 nm)。Na3Rb6(CO3)3(NO3)2Cl·(H2O)6在一個晶體結構中同時組裝了具有強極化各向異性的[CO3]和[NO3]陰離子基團,其晶體相較于傳統的碳酸鹽更易生長,同時還展現了大的雙折射率(Δn > 0.14@546 nm)。
羥基氟化硼酸鹽作為硼酸鹽的一個重要分支,因含有利于帶隙或雙折射率的功能基元[BOxF4–x] (x = 1–3)四面體和[BOx(OH)3–x] (x = 0–2),是探索深紫外雙折射材料的一個新興體系。首先,具有剪切作用的F和OH位于陰離子框架的末端位置,消除了末端O原子的懸掛鍵,使硼酸鹽體系的截止邊發生藍移。其次,前人對以硼為中心的各陰離子基團的微觀光學特性進行了理論計算,結果表明與[BO4]相比,氟化四面體[BOxF4–x] (x = 1–3)及羥基化平面三角形[BOx(OH)3–x] (x = 0–2)的極化率各向異性得到了增強。值得一提的是,氫鍵相互作用的引入有利于調節π共軛的[BOx(OH)3–x] (x = 0–2)在同一平面上排列。

Huanhuan Cheng,?Xiaojing Li,?Prof. Shilie Pan,?Prof. Zhihua Yang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DOI:?10.1002/chem.20240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