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楊清正課題組、晉衛軍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張紹東課題組展開合作,基于“順勢而為”的分子設計策略(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217225.),以非手性芘衍生物為模型,通過調控分子構象和分子間非共價相互作用,使分子在結晶過程中遵循非共價相互作用誘導的螺旋軌跡進行排列,實現了一系列非手性芘衍生物的對稱性破缺,構建了由同手性超分子螺旋組成的手性超結構。此外,對稱性破缺產生的手性晶體表現出了極性依賴的力致發光現象,為理解力致發光現象提供了實驗基礎。


由于晶體中不存在芘基團間面對面的重疊,六種芘基手性晶體都表現出了芘單體的熒光發射。在力刺激下,FPy/PhPy/NaPy三種手性極性晶體都展現出了明亮的力致發光現象;但具有相似光物理性質和超分子螺旋結構的另外三種手性非極性晶體沒有觀察到力致發光現象。這一對比結果表明對稱性破缺產生的極性超結構可能是產生力致發光性能的原因。

Zheng-Fei Liu,?Xin-Yi Ye,?Lihua Chen,?Prof. Li-Ya Niu,?Prof. Wei Jun Jin,?Prof. Shaodong Zhang,?Prof. Qing-Zheng Ya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10.1002/anie.202318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