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塑料由于其較高的分子堆積密度和流動性有限的凍結網絡,很難在硬質的玻璃態下實現修復。盡管可修復的玻璃態塑料已經取得了研究性突破,但被犧牲的力學性能、復雜的修復方法和冗長的修復時間,使得可修復塑料與它們的實際應用相去甚遠。
近日,四川大學吳錦榮教授團隊通過偶合單體法設計得到了一種具有無環雜原子鏈和超支化結構的聚氨酯塑料(UGPU),這種獨特的分子結構將超支化聚合物的高動力學特性與聚氨酯的多重氫鍵相結合,構成了可室溫修復的高密度氫鍵網絡。


Weihang Li,?Haitao Wu,?Yue Huang,?Yihang Yao,?Yujia Hou,?Qiancheng Teng,?Minjie Cai,?Jinrong Wu
文章第一作者為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李維航(現為復旦大學博士生),通訊作者為吳錦榮教授。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10.1002/anie.20240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