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RTP分子設計策略中引入強電子供體-受體或重金屬原子效應可以實現磷光的激發紅移,但這也會導致微弱或壽命極短的磷光。由于缺乏有效的分子設計策略,使得開發具有可見光激活的高效率UL-RTP材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的趙偉軍/朱為宏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普適性的理性分子設計策略:對剛性平面磷光核心(例如,暈苯為構建單元)進行多酯化改建,光物理過程中引發單線態與三線態躍遷偶極矩大幅提升, 從而開發了一系列可見光激活型的高效率UL-RTP薄膜材料(藍光激發下,壽命長達2.01秒,效率高達35.4%),并實現其在延時白光照明及余輝加密技術中的應用。



Jiahong Yu,?Zhiyu Sun,?Huili Ma,?Chengyun Wang,?Wenbin Huang,?Zikai He,?Wenjun Wu,?Honglong Hu,?Weijun Zhao,?Wei-Hong Zhu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華東理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俞佳鴻。本工作得到南京工業大學馬會利副教授理論計算指導。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10.1002/anie.202316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