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師范大學閆東鵬教授課題組通過采用便捷的自下而上溶液法,設計并制備了一種新型的無金屬超分子玻璃(SMG)。他們選擇了天然手性L-組氨酸和六亞甲基四胺作為氫鍵給/受體構筑單元。其中,L-組氨酸同時具備分子磷光體的角色。這是由于組氨酸中的氨基、羧基以及咪唑基團可促進旋軌耦合,提升了n→π*躍遷過程。六亞甲基四胺的引入不但提高了超分子體系的混亂度,抑制了分子結晶,進而促進了超分子玻璃的形成,并且與組氨酸分子之間可形成多重氫鍵作用力。這種強的非共價相互作用極大地抑制了非輻射躍遷,進而實現三線態激子的穩定。另外,丙酮(AC)的摻雜增強了SMG中氫鍵網絡結構的穩定性。基于氫鍵組裝的超分子玻璃(分別命名為L-H-M和L-H-M-AC)表現出壽命高達141.2 ms的超長室溫磷光以及不對稱g因子為8.7×10-3的圓偏振光發射。其中,AC摻雜玻璃的磷光顏色可調性是由多重氫鍵導致的豐富能級造成的。


Fei Nie,?Prof. Dongpeng Ya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10.1002/anie.20230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