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發表在ACS Chemical Biology上的文章,文章的題目為:Visualizing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Natural-Product-Based Chemical Probes Using Click-Correlative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通訊作者是來自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Michael Decker教授的研究方向是設計新穎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合成并將其應用于體外分析,闡明其藥理活性。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嚴重威脅全球老年人健康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臨床上針對AD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且存在明顯的副作用。天然產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因其良好的神經保護作用和較低的毒性,被認為是開發新型AD治療藥物的重要來源。其中,司特爾賓(Sterubin)和非絲汀(Fisetin)這兩種黃酮類化合物表現出顯著的神經保護作用,但其在細胞中的確切定位仍未知。
作者為了通過熒光顯微鏡定位Sterubin和Fisetin在細胞中的定位,作者在這兩種黃銅化合物上引入炔基基團,并合成了這兩個探針。通過一系列細胞實驗,作者證實了這些探針保持了原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應激、抗神經炎癥等神經保護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成功改良了現有的點擊化學相關光電子顯微鏡技術,首次實現了在超薄樹脂切片上對這些小分子化合物的精確定位觀察。
研究結果顯示,這兩種化合物在細胞內呈現出特定的分布模式:Sterubin主要富集在內質網區域,部分存在于線粒體中;而Fisetin則在內質網和異染色質區域都有明顯富集。這一發現提示,這些化合物可能通過調節內質網-線粒體相關膜(MAMs)的功能來發揮其神經保護作用。
?
這項研究展示了一種改良的顯微技術在天然產物研究中的創新應用,揭示了重要神經保護性化合物的細胞內分布特征,為理解其作用機制提供了關鍵線索。最后,研究結果為開發針對性更強的AD治療藥物指明了新方向。
本文作者:YSL
責任編輯:LZ
DOI:10.1021/acschembio.4c00849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chembio.4c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