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篇發表在ACS Chemical Biology上的文章,文章的題目是“Identification of Aberrant Expression of Gemcitabine-Targeting Proteins in Drug-Resistant Cells Using an Activity-Based Gemcitabine Probe”,通訊作者是浙江工業大學的朱勍教授和浙江大學醫學部附屬金華醫院的沈為教授。朱勍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多肽、蛋白質的化學修飾,大分子藥物的研發,以及基于生物活性分子的臨床檢測。

吉西他濱是治療胰腺癌的首選化療藥物,但患者經常在治療開始的幾周內產生耐藥性,導致生存率低,其耐藥性的發生機制尚不清楚。為了探究吉西他濱對胰腺癌耐藥性的作用機制,作者設計了三種吉西他濱活性探針,通過與吉西他濱生物活性比較,結果顯示Gem-3探針與吉西他濱對胰腺癌細胞的生物活性最接近,而且具有較好的標記效率,并能被吉西他濱競爭。因此,作者選擇Gem-3探針,在胰腺癌細胞,以及吉西他濱耐藥性胰腺癌細胞進行靶蛋白鑒定。
在鑒定到的蛋白中,作者選擇IFIT3和MARCKS蛋白進行進一步研究,首先,作者通過IP實驗,證明了GEM-3探針可以與這兩個蛋白共價結合。此外,作者發現IFIT3和MARCKS在耐藥細胞中表達量增多。此外,由于IFIT3和MARCKS與NF-κB信號通路密切相關,作者檢測了NF-κB信號通路核心蛋白p65在胰腺癌細胞,以及吉西他濱耐藥性胰腺癌細胞的表達。結果顯示,耐藥性細胞中p65磷酸化水平顯著增高。說明吉西他濱的耐藥性與NF-κB信號通路相關。
綜上,本研究作者通過設計吉西他濱探針,鑒定到了其在胰腺癌和耐藥性胰腺癌細胞中的相互作用蛋白,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吉西他濱在胰腺癌細胞中耐藥的機制。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bio.4c00446
原文引用:10.1021/acschembio.4c0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