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南大學楊洪教授課題組在《歐洲化學》發表綜述,回顧并總結了近年來液晶彈性體的結構引發智能研究進展,討論了結構特性與液晶基元取向排列間的協同機制,并對結構引發智能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未來發展方面,大量的智能結構、雙穩態結構和張拉結構的驅動特性未被研究,如何耦合結構特性與液晶彈性體編程性是一大關鍵挑戰。功能應用方面,自主性運動有望成為軟體機器人發展的主要趨勢,結構引發智能性應對焦特定功能場景,例如農業、隔熱、室內設計和房間聲學等。另外,整合結構最具應用前景,一方面“揚長避短”,針對需求大形變特性且不要求力學強度的功能場景,例如可驅動微流控、觸覺器件和自清潔涂層等;另一方面,通過化學創新和結構設計,提升材料力學性能,使液晶彈性體材料取代傳統驅動組件(例如,氣動/流體驅動的人工肌肉、電動馬達),進而提升人機交互場景的安全性、輕便性和靈活性。
Zhen-Zhou Nie, Meng Wang, Hong Yang*
博士研究生聶振洲為論文的第一作者,王猛副研究員為論文的第二作者,東南大學楊洪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971037)和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2022YFA1405000)對本工作的資助。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DOI:?10.1002/chem.2023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