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在京舉辦的國家食物與營養健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年會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堅向記者表示,功能性營養品對于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以往較高的生產成本限制了市場的快速成長。但是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一些重要的功能營養品已經可以采用生物制造進行低成本生產,“未來,在功能營養化學品的生產上,生物制造有望替代傳統生產工藝”。
陳堅介紹,功能營養品,是具有調節人體生理功能,適應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一類食品。在形態上,一種是以膠囊、片劑為代表的類似像藥品但不是作為飲食的一部分,還有一種在外觀上與傳統食品相似或者一樣,可以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據介紹,功能性營養化學品具有很多功能,比如調節免疫、調節血脂、改善睡眠、促進生長發育等等。而且,它的作用還有著豐富的臨床和學術支撐。
“哈佛大學從1976年開始進行了一項關于服用營養化學品語對應疾病的統計學調查。 結果發現,五年內,服用營養化學品的人群和普通人相比沒有沒有明顯的不同,但十年內堅持服用營養化學品的人群患病率比不服用的人降低了25%,在第十五年,患病率降低了75%。這項調查結果發表在權威期刊上。”陳堅介紹。
一般來說,傳統的功能性營養化學品包括氨基酸、核苷酸等,而新型高效的功能性營養化學品多來自植物天然提取物的提取 ,或者來自動物來源的分離物。
目前,功能性營養化學品的全球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679億美元,北美地區高達572.4億美元。陳堅表示,目前市場急需的功能性營養化學品,均是高等生物自身合成的。但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功能性營養化學品的合成途徑得到闡明。合成生物技術,可以在微生物中重構功能性營養化學品的代謝途徑,從而在工業規模上能夠實現其高效合成。
“目前,國際國內市場對于具有明確功能、價格畸高的多種功能性營養化學品的需求在快速增長。當前,新的功能營養品生物合成途徑及其調控機制不斷得到闡明,生物制造有望替代傳統生產工藝。同時,功能營養品的廣泛應用,可以解決農副產品高值利用難題,提升我國現有生物技術企業的技術水平”,陳堅最后表示。
化學慧定制合成事業部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