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CO2電催化還原為增值的化學物質,可降低大氣中CO2含量,并儲存間歇性綠色電力(即太陽能、風能和潮汐能等產生的電力),是一種很有前景的策略。根據電催化CO2還原(Electrochemical?CO2?Reduction,ECR)過程中轉移電子數的不同,可生成從C1(如CO、HCOOH、CH4)到C2+(C2H4,CH3CH2OH,CH3CH2CH2OH)的各種產品,其中以雙電子轉移途徑生成的CO產物最有可能被商業化。因此,人們在篩選和開發有效的ECR產CO電催化方面開展了廣泛研究。
貴金屬(如Au、Ag和Pd)已被證明在ECR生成CO中顯示出卓越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但其地球稀缺性和過高的成本阻礙了它的大規模應用。非貴金屬過渡金屬(包括Mn、Fe、Ni和Cu)作為ECR的電催化劑同樣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過渡金屬富含d電子,可與吸附的CO2分子外軌道相互作用,使其分子結構發生彎曲并重新分配電荷,從而活化CO2并促進中間產物的形成。P-區主族金屬(如Sb)也被證明可催化CO2生成CO。然而,s-區主族金屬很少被用于ECR,因此,有必要對這些金屬進行研究,評估它們在ECR中的應用潛力,以開發更加經濟、高效的催化體系選擇性地催化ECR生成CO。
自然界中,葉綠素是一種含有鎂(Mg)的金屬酶,可將CO2和H2O轉化為碳水化合物。通常情況下,作為輔助因子的Mg2+可作為路易斯酸發揮作用,并對含氧物種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受此啟發,北京化工大學孫振宇教授團隊首次報道了具有氧空位(VO)的二維(2D)氧化鎂納米片作為ECR電催化劑,其在離子液體(IL)溶液(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鹽([Bmim]PF6)溶于乙腈(MeCN))中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
圖1.(a)帶有納米級空洞的VO-MgO納米片的HAADF-STEM圖像。插圖:VO-MgO納米片的低倍率HAADF-STEM圖像;(b, c)圖(a)所示區域O和Mg的EDS圖譜;(d)高倍HAADF-STEM圖像;(e)高倍HAADF-STEM圖像,顯示了向下觀察VO-MgO[111]的預期晶格結構;納米尺寸的空洞用注釋表示;(f, g)納米片邊緣的放大HAADF-STEM視圖;(h)BF-STEM和(i)對應的FFT顯示VO-MgO具有良好的結晶度。
對所制備催化劑的ECR性能進行測試(圖2),首先采用線性掃描伏安法(LSV)對其進行測試,在整個施加電位區間內,VO-MgO納米片比MgO表現出更正的起始電位和更高的電流密度。VO-MgO納米片在?2.2 V時的最大FECO為99.6%,此時CO偏電流密度為?40.8 mA cm?2,是MgO的兩倍。根據雙電層電容(Cdl)估算電化學活性表面積(ECSA)(圖3a),VO-MgO納米片具有較大的ECSA,約為MgO的1.2倍。進一步考察不同電解質對ECR的影響,當用0.5 M KHCO3或KOH水溶液取代0.5 M [Bmim]PF6/MeCN時,競爭性析氫反應(HER)優于ECR。[Bmim]PF6為ECR生成CO提供了最高的FE和電流密度,這是因為除了作為電解質外,其還可以穩定CO2??自由基,從而促進CO2的活化。
圖2.?MgO和VO-MgO的(a)LSV圖;(b)CO FE圖;(c)CO偏電流密度圖;(d)CO生成速率(PR)圖;VO-MgO在(e)0.5 M不同電解質(f)不同濃度的[Bmim]PF6的乙腈溶液的CO FE(柱)和CO偏電流密度圖(球)。
電化學阻抗譜(EIS)(圖3b)分析表明,與MgO相比,VO-MgO的電荷轉移電阻(Rct)要小得多,這有利于催化劑與CO2以及電解質中反應中間體之間的電子轉移。根據上述結果可以推斷,VO的引入顯著提高了MgO上的ECR。此外,經過連續10次的電解測試后,VO-MgO仍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穩定性(圖3c, d)。
圖3.?MgO和VO-MgO的(a)電流密度差值(ΔJ)相對于掃描速率平方根的函數;(b)EIS圖;VO-MgO在(c)Ar和CO2飽和的0.5 M [Bmim]PF6/MeCN中循環電解時的CO FE(柱)和相應的偏電流密度絕對值(球);(d)0.5 M [Bmim]PF6/MeCN中長時間的CO2電解循環穩定性圖。
為了更好地理解VO的作用和CO在VO-MgO上的形成機理,進一步進行了DFT計算。CO2還原過程的自由能圖顯示電位決速步驟(PDS)是第二步,即催化劑表面吸附的*COO?轉化為*COOH的過程。考慮VO周圍所有可能的結合位點,并重新優化有VO存在時的MgO表面結構后,VO可以大大降低PDS的反應能壘。VO穩定了每一種吸附態,但對*COO?(?3.22 eV)相對于*COOH(?2.81 eV)的穩定程度更大。因此,當存在VO時PDS的反應能壘從2.03 eV降至1.88 eV。這一結果與實驗結果一致,表明隨著VO的引入,過電位降低,CO2的還原過程被增強。
圖4.(a)MgO與VO-MgO還原過程的反應自由能圖;(b)裸板,*COO?,*COOH吸附板和*CO吸附板的優化結構俯視圖,結構中用黃色方格表示被吸附分子。
綜上所述,本文報道了一種制備富含氧空位的二維氧化鎂(VO-MgO)納米片的簡便合成方法。VO-MgO納米片作為電催化劑可用于穩定、高效的CO2電還原生成CO。在[Bmim]PF6/MeCN陰極電解質中,ECR對CO的法拉第效率高達99.6±0.24%,CO部分電流密度在?2.2 V時為?40.8 mA cm?2,當提高到?2.4 V時,電流密度達到?55.0 mA cm?2,超過了大多數已報道的ECR電催化劑。ECR性能可以通過操控電解質類型和濃度來調節。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顯示,COO?向*COOH的轉化是決速步驟(PDS),在MgO中引入VO可顯著降低這一反應自由能。催化劑表面的結合位點并非空位,而是由VO結構變形的相鄰表面原子。這項工作為利用s-區主族金屬進行CO2電催化提供了新的見解。
Yu Han, Sunggi An, Xinyu Zhan, Leiduan Hao, Liang Xu, Song Hong, Dongmin Park,?Yuxin Chen, Yiwen Xu, Jiwen Zhao, Xinyi Tan*, Alex W. Robertson, Yousung Jung* and Zhenyu Sun*
Cite this by DOI:
10.31635/ccschem.023.202303128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3.202303128